关于印发新站高新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(2023—2025年)的通知-k8凯发欧洲杯

2023-3-28

 

各部门,各社区管委会,驻区有关单位,区属国有公司:

《新站高新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(2023—2025年)》已经区管委会2023年第4次主任办公会议研究同意,现予印发。各责任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,细化任务分工,主动作为,密切配合,确保行动计划全面落实。

 

 

安徽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         

   2023328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新站高新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

行动计划(20232025年)

 

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,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,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,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与传统产业转型相互促进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,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,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,奋力打造一流高新区,结合我区实际,制定本行动计划。

一、总体目标

通过三年努力,力争经济总量实现倍增,产业发展多点开花,企业规模蓬勃向上,创新水平显著提升,实现经济发展总体目标,即到2025gdp实现800亿元,培育1个千亿产业集群,培育8家百亿企业,600家专精特新及高新技术企业。

二、重点任务

(一)围绕集群建设,实现产业能级提升

加速培育新型显示产业规模,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,积极布局未来显示产业,关注细分领域,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,加快形成国际领先实力,到2025年形成1个千亿产业。持续壮大3个支柱产业,结合产业链关键环节,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、集成电路、高端装备制造等3个基础较好的优势产业,打造产业结构完善、具有较强行业影响力产业集群,到2025年,新能源新材料、集成电路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分别达成500亿元、200亿元、100亿元。前瞻布局未来产业,围绕生物医药、元宇宙、人工智能、空天信息等产业领域,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,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。(牵头部门:经贸发展局,协同部门:财政局、投资促进局、科技局、综保办,鑫城公司)

(二)统筹谋划招引,推动项目提质增效

牢牢树立“产业立区、项目为王”的理念,加强项目谋划布局,以产业规划引领空间规划,保障多要素协同。充分释放产业链的集聚优势,围绕产业发展目标、产业短板、下一代技术布局,有针对性地开展“产业链两端”“价值链高端”招商。加大稳投资工作力度,完善产业专班机制,创新招引方式方法,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,全速推动“双招双引”,全面落实招大引强。到2025年,确保新招引落地6个百亿元投资项目。(牵头部门:投资促进局,协同部门:各部门,各社区管委会)

(三)聚焦优质企业,壮大企业主体规模

引导一批经济规模大、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采取收购兼并重组等方式,围绕企业上下游链条,着力解决主导产业“卡脖子”问题,促进产业生态延伸、拓展、融合,持续巩固行业领先地位。培育壮大一批主业突出、核心竞争力强、辐射带动作用大的头部企业,鼓励优质企业对标行业先进、瞄准高端市场,加快布局新兴产业,持续推进科研创新、技术创新、工艺创新,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,壮大企业主体规模。鼓励一批领军企业由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,全面提升企业经营质量效益和竞争力。到2025年,培育不少于8家百亿元以上企业、3010亿元以上企业、100家亿元以上企业。(牵头部门:经贸发展局,协同部门:建设发展局、财政局、科技局、综保办、税务局、市场监督管理局,鑫城公司)

(四)搭建平台载体,构筑创新资源集聚地

支持产业创新中心、技术创新中心和各类企业研发平台建设,加快推进北航合肥创新研究院建设,聚焦无人驾驶、电磁兼容、集成电路、深空探测等方向,打造产业转型升级中试基地和科研成果转化示范基地。加大名校名院名所合作力度,继续引进高质量的新型研发机构。支持企业与高校、科研院所通过联合开发、开放合作等方式,开展技术攻关,引领产业技术创新。加强科技创新平台的网络化设计,完善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的耦合联动和利益分享机制,形成创新资源协同联动新枢纽。启动智慧城市中台系统建设,推动园区智能化升造,促进全区一体化产业协同发展。到 2025 年,全区拥有高水平创新平台10家。(牵头部门:科技局,协同部门:经贸发展局、投资促进局,鑫城公司、科创公司)

(五)立足城市品质,促进消费提档提质

围绕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,立足于城市品质提升,重点布局少荃湖板块,打造地标级消费载体。积极构建“双循环”新发展格局,充分挖掘区域消费潜能,围绕新经济、新业态、新模式,推动传统商贸转型升级,大力发展新型消费业态。充分发挥合肥综保区外向型平台功能,积极对接自贸区资源,加快外贸要素保障平台、跨境电商系统等外贸载体建设,积极开展保税展示跨境电商业务新模式,加快跨境电商产业发展。到2025年,商贸业总量突破400亿元。(牵头部门:经贸发展局,协同部门:建设发展局、社会事业局、投资促进局、综保办,各社区管委会)

(六)坚持绿色发展,增强发展内生动力

用好用足合肥市出台的《关于进一步规范产业用地出让管理的意见》政策,统筹做好产业、项目空间规划,落实土地向产业布局,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工业项目,同产业同类型项目集中供地。深化“亩均效益”综合评价改革,鼓励企业实施“零增地”、“零供地”、“工业上楼”,盘活闲置、低效用地,积极引导国有资本参与,优化资源要素配置,加快腾笼换鸟。严格控制新增“两高”项目审批,依法依规推动淘汰落后产能,推进低碳园区建设。到2025年,累计优化土地空间3000亩,工业亩均产出突破1100万元/亩,亩均税收突破35万元/亩,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3.0%。(牵头部门:经贸发展局,协同部门:建设发展局、社会事业局、投资促进局、综保办,各社区管委会)

(七)集聚要素资源,助推企业蓬勃发展

立足全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布局,坚持以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,多渠道改善融资环境,鼓励企业引进优质人才,加大自主创新和研发力度,优化产品结构升级,加强成本管理,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,促进企业发展由“多产低效”模式向“优产高效”模式转变。抢抓资本市场改革机遇,着力推进优质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融资,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总体规模、层次结构等发展能级在全市位次实现新提升。鼓励上市企业募投项目落户,提升上市企业产业支撑和引领能力,推动上市企业做大做强。到2025年,规上企业利润率水平提升个百分点,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2家,培育3家百亿市值规模的上市企业。(牵头部门:财政局,协同部门:经贸发展局、投资促进局、科技局,鑫城公司)

(八)优化经济结构,打造发展新引擎

重点围绕三次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,在巩固第二产业主导地位的同时,加快发展第三产业。快速做大建筑业规模,加快引进建筑业总部企业,大力培育本土建筑业企业。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,引进发展一批研发设计、专业物流、信息服务、电子商务、检验检测、文化创意、金融服务等重点项目,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。力争到2025年实现建筑业产值300亿元,服务业营收200亿元,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提升两个百分点。(牵头部门:经贸发展局,协同部门:各部门,各社区管委会)

(九)精准高效服务,助力企业培优育强

擦亮“高”“新”底色,坚持培优企业与做强产业相结合,以优化环境和精准服务为保障,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,分层培育中小企业群体,着力打造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、创新能力强、质量效益优、市场占有率高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优质中小企业。积极创建区域品牌,强化知识产权保护,实施质量强区战略。到2025年,培育专精特新及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600家。(牵头部门:科技局,协同部门:各部门,各社区管委会)

(十)锚定发展目标,构建产业生态新活力

以新型显示产业链式集群发展为主线,组建产业联盟,优化产业布局,推动政、产、学、研、金、用等全产业链合作,促进成员之间的资源共享、互惠互利,进一步激发新型显示产业的活力,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互融互通,构建产业协同创新生态。积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,推进产业链、创新链、资金链、人才链“四链合一”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,引入工业互联、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及场景应用,为全区产业赋能,实现企业效益、效能双提升。围绕大物流体系建设,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及国际物流承载区,实现区域多式联运,推进物流与产业融合发展。(牵头部门:经贸发展局,协同部门:各部门,各社区管委会)

三、保障措施

(一)加强组织领导。建立健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导组织体系,管委会主要领导负总责,分管领导加强分管领域工作包保调度,定期召开专项会议,统筹调度。

(二)建立工作机制。全区各单位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,主动承担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体责任。各牵头部门建立加强工作推进的工作机制,制定具体工作细化目标,按计划 推进,相关部门要主动作为、密切配合,确保目标落到实处。

(三)强化督导激励。根据年度目标任务,将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情况作为督查督办工作重点,实行动态监测、督导调度和年度考核。

(四)优化营商环境。持续深化“一改两为”工作,加大“放管服”改革,全方位提升为企服务水平,全力打造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、便利化一流营商环境。

(五)及时总结宣传。加强宣传舆论引导,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和智慧,积极参与新站高新区建设。注重总结提炼和宣传推广,发挥示范带动作用,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,推动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落实。

网站地图